您當前位置:主頁 > 專家論壇 >
專家論壇
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科學家專訪
時間:2020-08-29 11:11 作者:網絡 來源:人民網 點擊量:
中國科學院院士、紫金山天文臺臺長常進(受訪者供圖)
人民網北京8月29日電(趙竹青)由科技部、中央宣傳部、衛生健康委和中國科協共同主辦的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于8月23-29日舉辦??萍蓟顒又芤?ldquo;科技戰疫、創新驅動”為主題,旨在展示科學技術對戰勝疫情的重要支撐作用和系列成果,以及科技創新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
為進一步向公眾普及我國最新科技成果,宣揚科學精神,人民網科技頻道于近日專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紫金山天文臺臺長常進。常進在專訪時表示,基礎科學研究的突破是應用突破的前提,但其往往需要大量的、長時間的投入。因此,科研工作者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還要勇于探索、不怕失敗。與此同時,也要做好科普,激發青年人對科學的熱愛。
以下為采訪內容:
人民網科技:在嫦娥探月工程的基礎上,近年來如悟空、墨子等一系列專注于科學研究的衛星相繼升空,我國的空間科學研究近年來是否進入了“快車道”?
常進:實際上,我國的空間科學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與國外強國還有比較大的差距。
空間科學是一個前沿交叉學科,關注基礎問題和前沿問題。進行空間科學研究,比如探索系外行星、宇宙加速膨脹等,都離不開觀測,而衛星是很貴的東西,到空間去做科學實驗,是一件耗資巨大的事情,需要強大的科技基礎和經濟實力。所以空間科學的發展,基本上與國家實力是正相關的。
目前,我們是正在往“第一方陣”追趕的途中。我相信隨著國家實力的增強,我國的空間科學發展會越來越好。
人民網科技:之前有媒體報道,我國首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號”延期服役至2020年,它現在是一個什么狀態?在暗物質研究方面,下一步還有沒有一些相關計劃?
常進:“悟空”號各項指標現在還保持著滿分的狀態。它設計壽命是三年,2015年發射,到2018年設計壽命到期后,它仍然保持在100分的工作狀態,沒有任何問題。因此我們讓它延期服役了兩年,也就是到2020年。但是現在我們給“悟空”體檢下來,它仍然保持在100分的狀態。因此它的實際壽命可能還要再延長。
我們希望他在天上壽命越長越好,這樣我們就能獲取更多的數據,得到更多發現?,F在我們研究隊伍的使命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要把衛星“照顧”好,讓它保持在一個完美的狀態;第二個是把數據分析好、證據推敲完備,近兩年內就會有一系列的成果發表。
另外,在暗物質方面,我國從不同的研究路線上均有布局。一般來說,暗物質探測主要有三種方法。第一種是加速器,我國目前加速器的能量范圍有限,因此這種方法主要是通過國際合作來完成,比如加入歐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項目,利用它上面的大型探測器,在加速器上尋找暗物質。
第二種是在地下直接探測暗物質。我國“十三五”期間建設的重大科學工程——錦屏山地下實驗室,就是在山底下建設一個全世界最深的、本底最低的、最大的地下實驗室。我國在那里正在開展兩個相關實驗,目前進展良好。
第三就是像悟空號衛星這樣,到空間去尋找。一個是我國馬上要建的空間實驗室,將會在我國的空間站上放置一臺大望遠鏡,全稱為中國空間站高能宇宙輻射探測設施(HERD)。另外一個是云南天文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單位合作,希望通過測量伽馬射線,在探測暗物質方面再往前進一步。
總的來講,暗物質研究作為前沿科學,我們不能跟在外國人后面走。首先要在技術上突破了,科學上才有望取得突破。我們希望通過技術進步來解決科學難題,比如將探測器、望遠鏡的靈敏度再往前進一步,相信近幾年就會取得一系列的重要成果。
人民網科技:創新就是要敢于挑戰未知,敢于挑戰不可能。悟空號勇敢地完成了這一使命。能否講講在您心目中,“創新”二字有著怎樣的特別含義?
常進:創新肯定是要做前人沒做過的事情,要實實在在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難題,開拓人類的視野。我研究的是天文,屬于基礎科學,基礎科學研究的一大特點就是“只有第一,沒有第二”。因此,我們首先要勇于探索、敢于挑戰,不怕失敗。
第二點就是要甘于坐冷板凳。很多創新成果,都是建立在很長時間的、默默無聞的堅持上面。不啃硬骨頭,不解決真正的難題,何談創新呢?而硬骨頭通常都是冷的。只有堅持不懈的嘗試,你才能看到別人看不到思路和解決方法,你才能取得突破。
這就是我對創新的理解。
人民網科技:您是做基礎研究的,我們都知道基礎研究是所有科學的基礎,但投入大、周期長,離實際應用相對比較遠。近年來,國家也多次強調要加大基礎研究的力度,您認為我們應該如何更好地促進基礎科學的發展?
常進:別人經常問我:“你做天文研究,有什么用?”我說基礎研究就是短時間內看不到效果,但是科學的發展規律就是這樣,有基礎突破才能有應用突破,然后才能帶來經濟發展。
但基礎科學往往需要比較大的投入,我們不能指望它今年投1塊錢下去,明年就生產出來10塊錢的產品。因此,無論是科研工作者還是全社會,都不能太浮躁,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
另外,科學家在做科學研究同時,也要對民眾進行科普。激發青年人對科學的熱愛,是科學家的責任和義務。有時候人上當受騙,是因為缺乏一些基本的科學常識。因此,我們要做好科普,致力于提高社會整體的科學素質。
人民網科技:紫金山天文臺在做科研的同時也在做科普??煞窠榻B一下今年科技周期間,紫金山天文臺在科普活動方面有哪些亮點?
常進:因為考慮到疫情防控的需求,相比往年,今年的科技周線上活動多了一些,以多種形式開展了網絡課程,講座,論壇互動等。有條件的地方也開展了一些室外活動。紫金山天文臺在2020年全國科技周期間參加了南京市玄武區舉辦的科技周主場活動,我們的隕石樣本和天文望遠鏡等天文裝備和公眾見面,讓公眾能夠“上手”去親自體驗。我們還舉辦了多場科普報告,例如《我們身邊的奇妙星空》講述宇宙尺度上發生的故事,還有一場是《太陽活動與人類》,講解和我們關系最密切的太陽有關的科普知識,并引導聽眾思考人同自然的關系等問題。最受歡迎的應該是我們舉辦的大型路邊天文觀星活動,這個活動老少咸宜,每年都有很多人參與,不少市民全家都一起過來觀看,在科普的同時,也為大家增添了一些樂趣。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 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科學家專訪 中國科學院院士、紫金山天文臺臺長常進(受訪者供圖) 人民網...
- 烏鎮峰會中外部長論壇聚焦“智慧 10月20日,由人民日報社主辦的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中外部長高...
- 初心搖籃!“初心論壇”重溫紅色 原標題:大江東| 初心搖籃!初心論壇重溫紅色記憶 6月18日,由...
- “世界灣區合作發展論壇”將在美 人民網舊金山3月3日電 (鄧圩、宮欣) 3月29日,由人民網主辦的...
- 2018中國城市運營論壇召開 探索智慧 人民網北京10月26日電(記者趙展慧)10月26日,以AI+城市運營:...
- 衛健科技出席世界健康大會 數字健 近日,第二屆世界健康大會暨第三屆中國健康管理產學研合作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