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主頁 > 人生回憶 >
人生回憶
一位甘肅政法干部的歲月沉思大型系列報道連載
時間:2017-08-28 06:33 作者:裴國棟 來源:中國報道新聞網 點擊量:
作者近照
作者簡介
(本報北京訊)裴國棟 男,漢族,出生于1950年7月17日(農歷6月初3日)。甘肅省清水縣賈川鄉裴家莊人。甘肅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曾先后任天水地委報道組新聞工作者、清水縣委報道組組長、天水地區勞改支隊辦公室主任、天水地區司法處辦公室主任、天水市法學會秘書長、天水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副主任、主任,天水市委政法委副書記等職。2010年按副地級干部待遇退休。在國家級、省級報刊雜志上發表過近千篇文稿;起草撰寫過大量的公文類文章。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曾多次受中央和省、市的表彰獎勵。中央組織部﹑中央綜治委曾給予嘉獎。
作者故居— 清水縣賈川鄉裴家莊
作者工作過的地方—天水市人民政府
2016年5月份少華社長采訪作者裴國棟時的合影。
主席顧亞東,前往甘肅天水作者裴國棟家中看望并合影留念。
自 序
我原定的書名為《往事回睦》,在修改時總感到平淡無味。文章中涉及的許多內容是自己成長過程中對社會、人生、世事的一種洞察和審思。即更名《歲月沉思》為本文的書名。
書槁成文后“中國報道新聞社”以《一位甘肅政法干部的—歲月沉思》為標題分別在“中國報道新聞網”、“中視網”、“一畫開天藝術網”三個媒體同步并機連載。對我鼓舞很大,督促我對此文進行了修改校正。
《歲月沉思》實際是以自己的人生經歷為主線,真實地記錄了記事以來近六十年個人、家庭以及整個家族在社會變革中的悲歡離合。本書從家庭變遷、個人成長過程和事業奮斗中折射出所處的時代背景、生活環境、風土人情和社會發展變化過程及自己人生旅程中的成敗得失。它用真實的史料,把人生經歷中發生的一些事件呈現出來,表現出了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的血肉關系。實際是我人生的感悟,歷史的見證、時代的記錄,也是本人對一些社會問題的思考。
時光流逝,荏苒的時光就這樣悄悄地,慢慢地消失了。
在我短暫的一生中,走過風、走過雨;經歷失敗、體會成功;品嘗過痛苦、享受過歡樂;走過泥濘、踏過坎坷、經歷過挫折和萬苦千辛才幸運的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陽光小路。遠去的塵封往事值得品味,逝去的青春值得回憶,走過的路子留下了時代的印痕,藴含著成長的足跡。
往事歷歷在目,心緒不堪回首,每當我閉上眼睛沉思,那故鄉的炊煙、童年的月夜、父母親的教誨,還有身后留下的串串人生足跡,以及那山間不知名的花草發出的淡淡清香和村前東流小河潺潺的水聲……猶如一幕幕古老電影鏡頭似的在腦海反復顯現,仿佛把我帶到了已然逝去卻永不會磨滅的遠方。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幼年經歷了人民公社化“大躍進”和三年困難時期的忍饑挨餓;上學期間遇上了“文化大革命”,在停課鬧革命的浪潮中上北京接受毛主席檢閱和“長征大串聯”;退學回鄉后,在生產隊“農業學大寨”運動中披星戴月,戰天斗地,投入到改天換地的戰斗行列;在公辦小學下放到大隊來辦的浪潮中當上當上了民辦教師,不拿工資拿工分,在教書育人的行列工作了五年多時間;后來有幸被推薦上大學,成為特殊環境下的“工農兵大學生”;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后,先后在新聞單位、政法部門工作三十五年時間。在我的人生旅途中,從一名農村放牛娃到一名國家工作人員,經歷了身份的變遷和各種政治運動?;叵肫饋磉@些歷歷在目,件件在心。
閑暇之余,和同事聊天,與家人交談,就會談及幼年時的家庭磨難;學生時代的學習生活;父母﹑兄弟姐妹的生離死別;參加工作后的崗位的變遷。這些往事,恍如昨日。故此在同事和家人的鼓勵催促下,我坐在電腦桌前,生疏地敲起了電腦鍵盤,把學習打字與往事回憶同步而行,開始回憶走過的路、沉思人生旅途中遇到的事件和人物。
回憶走過的路,我珍惜了人與人之間的緣分。人生在世,與父母、妻子、兒女、同事和朋友之間相處實際都是一種緣分。坦誠地說,不論是在家庭、在單位還是朋友之間,我始終懷著一顆誠摯的心,真誠地對待每一個人。我深深地感謝曾經幫助、培養、教育我的領導和同仁,使我這個農民的兒子在政府部門有了一席之地;感謝所有關心過我的親人、同事、朋友,幫我渡過工作和家庭的道道難關;感謝九泉之下的父母親,含辛茹苦地把我養大;感謝我的兄弟姐妹,是他們起早貪黑掙工分供我上學;感謝我的家人與我風雨同舟,共患于難,共同支撐了這個家庭!
在我的一生中付出與緣分緊密相連,我與任何人沒有大的過結。我問心無愧,盡管太多的辛酸融進了昨日的犁鏵;盡管難以抹去的憂傷充斥著我的心靈;盡管大半生的精力揮灑在征途上;盡管癡笑我傻的聲音揮之不去……但我做人的唯一指南是自己的良心和責任,感到慰藉的是自己的正直與誠實得到了人們的認可。
我沒有著書立傳之意,也沒有在人前評功擺好之念,只是想把自己的經歷述說給后代,讓他們知道我們這代人坎坷的經歷和辛酸的奮斗史,讓他們不要忘記在人生道路上曾經幫助過自己的好人之恩。讓他們牢記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開拓事業,成就美好未來,讓他們從我人生的成敗得失中吸取教訓,走好自己的路。
文章是現在寫成的,而所講述的許多事情,都是發生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到廿一世紀初的陳年舊事。當年所親身經歷過的人,有的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有的也將是古稀之年。這其中的許多事件是對是錯,歷史大多已有定論。暫無定論的我也不多加評論,只好由后人去評說罷了。
賀國棟同學《歲月沉思》付梓
馮天真 于甲午秋月
黃河岸畔幸識君,
四十年來誼長存。
生計艱難半書淚,
事業有成一路平。
孝親未盡終抱憾,
仁愛永留昭后生。
大夢醒時向晚唱,
妙筆生花著鄉親。
★ 馮天真:作者系甘肅師范大學中文系同學。
鄉愁篇
故居院內的老梨樹系列報道之(三)
我在裴家莊故居院落仍保存完好。父母去世后我不?;乩霞?,退休后也不常到那里去。一般在清明節上墳掃墓祭祖和在七月十五方神廟會上去燒香時順便走進裴家莊,重游故土,踏進我的那個院落。
我是在這個院子里長大的。參加工作以后也經常到這個院子來看望父母,一住就是十天半月。后來父母相繼去世,妻子兒女也進了城,這個院子就閑置起來。我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以后,為了保住父輩留下的這個“院落”,2010年托人把這個院子進行了整修。對塌陷房屋拆除、屋面重新揭瓦、院內建起了花園,使這個院落面貌換然一新。從那時起這個院落再無人居住,就一直是“鐵將軍”把門。
2014年清明節那天,我和孩子去老家上墳掃墓后,就打開“鐵將軍”步入這個院子。走進這個院子,我大腦中突然出現父親踏門而進,母親仍安坐炕頭的幻覺。父親滿身泥土地收拾著鐵鍬、鋤頭等農具,母親仍嘮叨著家里的米面油鹽。我仍然回到了童年,聆聽著父母的教誨。在出現幻覺的喜悅之時,孩子摧促起程的聲音打斷了我的思緒,結束了這一瞬間的幸福與愉悅。這幻覺雖然是一瞬間,但卻是那么的逼真,那樣的甜蜜。我多么想繼續回到那個幻覺中去,回到童年時代,多么想在這個院落多呆會兒??苫糜X必然是幻覺。
舉目望去,院落整修后雖然無人居住,但生機勃勃,久別的院落感到格外親切。那花園的紅梅花兒盛開,榆葉梅爭相吐艷,牡丹含苞待放,芍藥破土而出,翠竹郁郁蔥蔥。古老的院落像位歷盡滄桑、飽受風霜的老人一樣安祥地站立在裴家莊上。站在這個古老的院子使我思緒萬千,想起了幼年的點點滴滴,回憶起了這個院落過去發生的故事。我們姊妹四人都是在這個院里長大。我是從這個院落走出,步入了精彩紛呈的外邊世界。父母親在這個院子里走到了人生的終點。
這個院落是1955年父親修建好后,我們家就從村頭那孔破爛不堪的古窯洞中搬遷到這個“四合院”內。在這個院子里我生活了四十多年。院子修成不久,父親在這個院子栽植了兩棵梨樹。梨樹是父親從大姐家菜園子挖回來栽在這里。當時,姐夫在蘭州工業大學工作,姐夫一家居住在蘭州。那個菜園子栽著許多李子、桃、梨等果樹,樹木無人經營,果子還沒有成熟就被摘得一干二凈。父親挖回來兩棵,一棵栽在院子中央,另一棵栽在南墻根。栽到院中央的有胳膞那么粗,南墻根那棵還沒有镢頭把那么壯。院中央的從迷信角度說是在院的中宮。中宮是這個院子最中心的地方。從院內風水角度講,對院子中央植樹有不同的說法。有的說在院中宮栽樹不吉利,把“樹”和“事”的同音相連相通,意思是說會給家庭帶來不可預測的奇事、怪事,事情多多。并勸其挖掉。另一種說法是說在宅院中宮植樹是非常慶喜的好事,枝葉茂盛會引來家庭興旺發達。“事”多也好興旺也罷,不管怎么說我們家都沒有管,這棵梨樹挺拔在院子的中央。
院子中央的這棵梨樹在我幼年時發揮著許多不可代替作用。我們那里過春節在院子中央有栽“天爺樹”的風俗。“天爺樹”實際是在上邊簽寫天地神位的用場。大年初夕家家戶戶買一根帶葉的竹子或上山砍一枝柏樹枝條栽在院子中間叫“天爺樹”。在“天爺樹”的枝條上貼上五顏六色的彩紙,以示吉祥之意。在主桿上貼上“天地君親師之神位”的字樣,然后設香案,從初夕夜開始,擺放祭品,燃燒香蠟、黃裱來供奉祭奠,朝夕叩首相拜,直到正月十五的那天送“天爺樹”為止,就結束了供奉祭奠。年年如此。“天、地、君、親、師”聽人說:天,是上天玉皇大帝;地,是土地神;君,是君王皇帝;親,是祖先;師,代表老師。古人敬奉天地君親師確實是有一定道理的。自從我家在宅院中央栽上梨樹后,再不去購買帶葉竹桿,也不上山砍伐柏樹枝條,就把這棵梨樹作為“天爺樹”,在樹枝上插上紙花,貼上“天地君親師之神位”的字樣供奉祭奠就行了。只不同的是其他人家的“天爺樹”春節后就被拔掉,而我家的棵“天爺樹”一年四季始終依立在院子的中央。
老宅院的梨樹給我們帶來了無比喜悅,也見證了我家的不幸遭遇。春天,梨花盛開,一股花香味撲鼻而來;夏天,在樹蔭下我們圍坐在父母周圍,聆聽著父母的教誨,享受著天倫之樂;秋天,枝頭上掛著沉甸甸的果實,惹人嘴饞,不由得摘上一個尚未完全成熟的梨來嘗了個鮮;冬天,枝條隨著寒風來回擺動,積雪壓在枝頭好像提前開出盛花。
記得在1960年生活困難餓死人的年代,院中央的這棵不粗的梨樹上掛滿父親從山上撿拾回來的的樹葉、草根之類,經風吹雨淋自然涼曬干碾成粉以后讓我們充饑來挽救全家人的生命。母親因缺乏營養,就是倒在這棵梨樹下,我們攙起后她又扶著這棵樹站起。老梨樹見證了那時我們全家從死神那里逃生的艱辛歷程。1962年開展生產自救,政府允許農民小片開荒,父親在小片荒地種植玉米,秋后黃燦燦的棒子掛在老梨樹的樹叉上,母親怕飛鳥啄食,拿著竹桿守護在樹下,這些棒子讓我們吃了幾頓飽飯。老梨樹見證了國家好政策給百姓帶來的實惠;“文化大革命”開始,在破除迷信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的浪潮中,我們再也不敢明目張膽地設“天爺樹”擺放祭品,朝夕叩首相拜了。但父親讓我們晚上仍偷偷地在那棵樹下燒香叩首,默默祈禱老天保佑風調雨順,四季平安。老梨樹見證了社會動蕩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在“農業學大寨”運動中,村上盲目的在兩條溝壑蓄水筑壩。為給蓄水筑壩工程提供石料就把鄉親們房基下的料石掏出運往工地。老梨樹見了人為盲目沖動給百姓造成勞民傷財的歷史事實。
我家宅院的老梨樹目睹了我們近半個世紀以來的辛酸和苦辣。年僅二十六歲的二姐去世,母親就在這棵梨樹下哭得死去活來。老梨樹見證了老年喪女、白頭人送黑頭人的悲慘情景;兄長參軍后,母親經常手扶著這棵老梨樹凝視著兄長參軍時所走過的那條路,期盼著哥哥再從那條路回到家中。我在蘭州上學期間,母親仍然扶著這棵老梨樹眼巴巴地盼望我回來。老梨樹見證了我們母子血濃于水的親情關系;母親去世,老梨樹見證了我們肝腸寸斷,生離死別母子分離的悲痛之情。
然而,宅院中央的這棵老梨樹和遭遇車禍的老人一樣遇到了不幸。嫂嫂與家人的紛爭時而發生。一次爭吵中嫂嫂動怒用斧子砍斷了這棵老梨樹??蓱z的老梨樹連哀求的機會都沒有,就從我家宅院消失。這一斧砍傷了全家人的心,父母的心既在流淚又在流血!
自從院中央的老梨樹遭遇不幸以后,南墻根的那棵老梨樹孤零零的站在那里,昂首挺立,依然見證著我們的一切。
【責任編輯:劉海洋】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 周令釗與生肖狗票的36年 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近日舉辦了周令釗館藏郵票原圖暨生肖作品...
- 一位甘肅政法干部的歲月沉思大型 作者近照 作者簡介 (本報北京訊) 裴國棟 男,漢族,出生于...
- 一位甘肅政法干部的歲月沉思大型 作者近照 作者簡介 (本報北京訊) 裴國棟 男,漢族,出生于...
- 一位甘肅政法干部的歲月沉思大型 作者近照 作者簡介 (本報北京訊) 裴國棟 男,漢族,出生于...
- 一位甘肅政法干部的歲月沉思大型 作者近照 作者簡介 裴國棟 男,漢族,出生于1950年7月17日(農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