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主頁 > 書畫精品 >
書畫精品
一片癡心方寸間 ——王吉鴻篆刻賞后贅語
時間:2018-05-30 10:45 作者:劉默 來源:莊浪縣文聯 點擊量:《寫在前言的話》
它從遠古走來。這里歷史悠久,才人輩出,活力四射,人文氣息濃烈。這里的人們淳撲厚實而陽光向上,它的名字叫莊浪。當你來到這里看到的是鬼斧神工的莊浪梯田,這并不是神話,它是由勤勞善良的莊浪人民歷經幾十年艱辛,流血流汗用純手工精心打造出的梯田王國,被譽為中國梯田之父。這里有遠近聞名的關山大景區,它那博大的胸懷每天吸引著文人墨客來這里激發創作的靈感,續寫朝那湫的感人詩篇。這里是一片富有詩情畫意的熱土,更是投資開發的沃土。為了更好的讓國人了解莊浪,走進莊浪,近期由我社聯手莊浪縣文聯,匯同縣書協,美協,音協,水洛印社,花兒協會,攝影協會,作協,七大藝木協會共同主辦,甘肅莊浪五限吉國際商貿城獨家協辦的:“訪人文關山,看梯田莊浪”專題欄目已正式啟動。在這里我們將以不同的媒體視角,高超的切入手法,采取不一樣的并機直播互動,充分利用多國媒體支援共享的綠色信息通道,讓您深層次感受真正意義上的“活力莊浪,人文莊浪,智慧莊浪,故事莊浪”的民情民風新格局!請看來自莊浪的報道!
一片癡心方寸間 ——王吉鴻篆刻賞后贅語
本報莊浪訊:(特約記者:柳進錄 岳凱平) 賞讀王吉鴻的篆刻,首先撲入眼簾的是簡逸高古的風神,在開合錯落中不見絲毫夸張造作之態,于散淡樸素中彌漫著大氣跌宕之美,張力內蘊,韻長味久。他的篆刻不張揚、不炫奇,但讀過之后能給人留下至為深刻的映像。
在創作中,王吉鴻確有一種刪繁就簡的能力,猶如作家惜字如金,他真可謂用刀如金,不管文字還是線條都處理得異常簡潔,藏巧于拙,一派大智若愚的架勢,處處凸顯著含蓄樸素之美。細審之,在篆法上,王吉鴻以古璽文字為主,廣取博收,合理印化,具能以王氏風格使之統一,不見突兀。在章法上,他善于讓方圓、虛實、動靜、輕重等矛盾元素在激蕩中互補,在沖突中和諧,靜穆中隱寓著強大的藝術張力——這正是藝術的悖論,和而不同,同而不和;也似乎是大自然的悖論,正負相吸,同極相斥。王君對這些矛盾元素運用嫻熟,絲毫不見板滯,真可謂深得藝術互映相生之三昧。在用刀上,他更是舉重若輕,多法并舉,氣勢酣暢,筆意淋漓,線條簡潔而不乏厚重,盎然古意中充滿了金石氣,宛若斷碑陳列于幾席。這一切,讓他的篆刻高古深刻,妙趣天成,極具個人風貌而非一味擬古,能在新意中輻射出濃厚的散淡古拙的文人氣息,神似金農的畫作和題款,令人屢看不厭,如飲醇酒,消煩散慮。




王吉鴻的篆刻是寫意的,粗看之,貌似大刀闊斧,不衫不履,實則心細如發,纖毫必究,每根線條、點畫都經過了推敲,他深知“奔放在精微”(東坡論書語),沒有細節的支撐,一切都無從談起。細節是藝術的根本,那無處不在、又至虛若無的氣息就存在于一個個微妙的細節之間。然而,一些細節通過推敲可以得來,另外一些卻只能通過直覺——那是心靈游走的過程,只可意會,無法言傳。有人古印臨得很像,可意味全失,就是因為沒有直覺到關鍵細節中散發的氣息(形而上),只看到外在造型(形而下),這樣,自然刻不出印章的妙境。而王吉鴻乃以心鑄印,印為心跡,他是把自己的才思、閱歷、情感、甚至可以說生命都融在了篆刻之中,毫不夸張地說,篆刻就是他心靈的外相,這正是形而下的技法和形而上的氣息高度融合的結果,技法不嫻熟者,不達此境,感受不深刻者,不到此境,就像武林高手一樣,只有做到人刀合一,方能出神入化、妙趣橫生。
在王吉鴻的篆刻中,有幾方印我特別喜歡。這里,具體點評一下: “一車兩途”印,將疏密、簡繁、輕重、虛實、方圓、剛柔進行多重對比映襯,舒放自然,簡潔生動,使一方非常簡單的四字印,通過各種矛盾元素的反復沖撞,構成了一曲多聲部大合唱,令這方小印的意蘊異常復雜豐富。 “士忘身為忠”印,印文做兩行排列,散逸閑適,而字勢又流轉呼應,并與邊框融為一體,堪稱形散神聚的佳作。 “公正不阿”印,神采奪目,遒勁而不失靈動,借字勢、邊框、方圓對比等因素,在極不平衡中求得平衡,印中“公正”二字猶如“壘板凳”的雜技,充滿了不穩定感,而“不阿”二字上小下大的造型非常穩固,使之形成了兩組相互依存又極具張力的力量,并且,兩組力量中間的留紅是倒“Z”型,更使整個圖式充滿了險趣。“萬兩黃金容易得”印,虛實相生、疏密交映,對比強烈,又能渾然融通,右邊破殘既蒼茫自然,又和左邊文字、邊線形成呼應,構成章法上的妙用。王吉鴻的小印精妙,巨印創作也表現不凡,其中“曾在天之涯”和“齊天大圣”兩印更是精彩絕倫,堪稱代表。“曾在天之涯” 印,刀法老辣,線條厚重蒼勁,種種對比非常醒目又極為統一,文字、邊框、殘損渾然一體,共同構成了蒼茫的意境,表達出回首之際的滄桑感和對生活、人生的一種感慨。“齊天大圣”印,在大篆印文中注入狂草筆意,揮灑自由,略無拘束,點畫極盡顧盼之姿,開張灑脫,充滿動感,令方寸之印面產生無限空間感,真如同齊天大圣學法初成、喜得金箍棒之后于天上地下的揮舞騰躍,該印天趣橫生,頗有天真爛漫、雄健俊朗的美猴王風貌。順便說一下,齊天大圣是我的偶像,從小到大一直未變,愛之彌深,崇拜之極。在邊款上,王吉鴻更縱刀如筆,刀筆渾融無跡,刀味墨意互顯,和印面高度統一,神味雋永,精彩絕俗!不管是印面,還是邊款,之所以這么出彩,都是因為王吉鴻的大篆書法富有個性,為他的篆刻創作提供了堅實支撐,他的篆刻就是對他書法深度再創造,表現力也更強,也更震撼人心,再次說明“印從書出,書從印入”是一個成功篆刻家必走的路。王吉鴻的好印多多,若一一品咂,就可能沒完沒了,還是就此打住吧。




總之,王吉鴻的篆刻選擇了那種平和簡潔的做法,在這個張揚個性、競爭激烈的時代,不失為一種智慧的放棄。這種放棄,同樣也需要十足的膽識。當一個藝術追求者,放棄了那些夸張嘩眾的虛飾時,他的理想之境也就漸漸明晰了,所謂淡泊明志,沒有了那些虛華的累贅,真實的個性也就會慢慢彰顯,而這,在作品中,也就自然形成了與眾不同的風格。世間的事往往是這樣,唯恐自己個性不顯,一味張揚、炫奇,只會淪為一種更為醒目的平庸,因為,其他人也可以這樣張揚、炫奇,就像那些染黃頭發的人,人人都染,都是從追求個性出發,結果,人人都泯于共性,無一不落入一種平庸的潮流之中。王吉鴻的篆刻正是因為果斷的放棄,獨特的追求,才在當代印壇表現出不凡的個性,即使在古璽印式的創作范圍內,他的風格也同樣是獨特醒目的。在藝術創作中,這種放棄是需要非常強大的勇氣和智慧的,而實際也往往是,放棄得越徹底,奔跑的速度越快。
王吉鴻在各種全國性的展賽中屢屢奪金摘銀,也是個成績斐然的篆刻家了,但他并沒有快然自足,而是常常“感嘆篆刻的不易”,覺得“理想中的形質很難獲得”,為“神采”輾轉反側,苦思冥想,讓自己的心靈在那方寸之間不斷突圍,那朱白間似乎有無數的跨欄,讓他拼盡全力,跨過了一欄又一欄,直向最后一欄沖去——這最后一欄,或許只有上帝才能跨過,但這正是藝術的魅力,完美,永遠只是一片遠景,即使是那些偉大的勞動者也只能偶爾窺見,而藝術追求者存在的更大意義在于,他身后留下的空間,以及他獨自面對蒼茫的姿態。
但是,得失相依,也正是王吉鴻一路精進,苦思不輟,在篆刻中,他有時顯得過于理性,表現在章法上,就是感性元素略有不足,使印面構圖的豐富性稍欠一點,尤其是,他的印章讀多了,這種感覺就更為清晰一些。白石老人有言:若有心為好,好不見妙。這正是說明了,在創作中,理性對感性不可過于控制,只有達到某種平衡,方能創作出妙品。當然,這種境界,任何為藝者當以一生求之。我相信,以王吉鴻的勤奮和聰慧,假以時日,必能撞響黃鐘大呂之聲。
讀王吉鴻的文字和印章,從中可以看出王吉鴻對篆刻的癡心,確是朝于斯,夕于斯,念念不忘于斯,憂樂縈繞于斯,可謂癡情盡付方寸間。而我呢,雖然很喜歡王吉鴻的印章,但藝不高,膽不大,為了在評說時,不至于滿嘴跑馬,胡說八道,就把王吉鴻的印章全部用毛筆認認真真的臨寫了一遍,希望能找到點感覺,后來,還真有了點感覺,依《中華新韻》八寒韻寫了首七言絕句,姑且稱之為詩吧。對于王吉鴻的印章,我也真可謂品之不足,故臨寫之,臨寫之不足,故歌之詠之。這里,我就把那四行胡謅的俚句抄下來,見證一下品讀時的心情吧:
癸巳末冬雪天讀琴廬王吉鴻印章心暢神旺故以行草書之
大雪茫茫鬧市閑,吟紅耀眼最心安。
學飛古意翩躚舞,齊向靈臺萬里山。
文章已到煞尾,然意猶未盡,總感覺未說通透——我自知此乃緣于印藝未精,印理不通,卻已屬無奈。因此,寫了這么多,但于王吉鴻的印章只是隔靴抓癢,好在印章就擺在那兒,有識者自然眼明,何須別人絮叨!再說,好作品的“好”是說不完的,能說完的“好作品”就不是好作品,誠如西人所言,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好印章也可作如是觀。
作者簡介:劉默,1982年生于莊浪,莊浪縣書協副主席,現供職于莊浪縣志辦公室。
責任編輯:劉海洋
最新文章
- 訪著名畫家官春英 官 春 英 又名官桂玲,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
推薦文章
- 楊文淵先生硬筆書法欣賞 楊文淵先生,生于1963年,天水市甘谷縣人,現為甘肅省天水南山...
- 一片癡心方寸間 ——王吉鴻篆刻賞 《寫在前言的話》 它從遠古走來。這里歷史悠久,才人輩出,活...
- 李可染的最后十年作品 斗牛圖(國畫)4668.5厘米1988年李可染 原標題:李可染的最后十...
- 訪著名畫家官春英 官 春 英 又名官桂玲,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
- 著名美女畫家崔曉然的藝術人生 作者近照 作者簡介 崔曉然,畢業于首都師范大學,進修于清華...
- 用心去捕捉藝術的靈魂 用心去捕捉藝術的靈魂 訪一畫開天文化藝術協會副秘書長何興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