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主頁 > 藝術人生 >
藝術人生
2020年度人物特別推薦畫家——鄧福邦
時間:2020-08-29 11:01 作者:少華 來源:中視網 點擊量:

▲畫家鄧福邦
秦山情緣
引言: 一部史詩級的“大秦嶺”自然畫卷,以綠水青山之風貌向世人陳述著華夏龍脈的地理、人文故事。 此卷氣勢恢宏、銜接有致。以昆侖起首,綿延太白,縱貫華岳,逶迤崤函,攜黃河目入東海,攬長江依護嘉陵······。隨著藝術長卷的逐步打開,讓我們一同去探究中國著名書畫家鄧福邦先生由“ 秦嶺向秦山”藝術創作過渡的宏篇軌跡。

▲畫家鄧福邦在創作中
訪"秦山畫派"創始人鄧福邦
“秦山”乃至指秦嶺也。也是秦山畫派創始人鄧福邦先生對其藝術流派的泛指和其作品風格上的歸攏。
《史記》云:“秦嶺天下之大阻也”。其海拔約2000—3000米 。北側斷層陷落,山體雄偉,勢如屏壁。又有“九州之險”之冠稱。秦嶺,一部厚重的書,也是一部中華奇書。在這部書里,隱藏著無數生態密碼和人文密碼,記錄著無數生態故事和人文故事。正是“三千里大秦嶺,五千年中華史”。秦嶺山脈橫貫中國中部,呈東西走向。西起甘肅南部,經陜西南部到河南西部。主體位于陜西省南部與四川省北部交界處。秦嶺為黃河水系與長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嶺。北則是肥沃的關中平原,南側是狹窄的漢水谷地。廣義的秦嶺是橫亙于中國中部的巨大山脈,西起甘肅省臨潭縣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與昆侖山脈分界,向東經天水南部的麥積山進入陜西,東至陜西與河南交界處分為三支,北支為崤山余脈沿黃河南岸向東延伸,統稱邙山;中支為熊耳山,南支為伏牛山,山脈南部一小部分由陜西延伸至湖北鄖縣,秦嶺山脈全長1600公里,南北寬度數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積廣大,氣勢磅礴,蔚為壯觀。相傳是春秋戰國時秦國的領地。也是秦國最高的山脈。秦嶺還被尊稱為華夏文明的龍脈。

▲大美中國·國匠經典——大秦山
在更確切的說,這座博大精深的山脈養育出兩條具有非凡意義的河流,黃河與長江。因氣候的屏障和水源滋養,才會有八百里風調雨順的秦川,才會有周、秦、漢、唐的絕代風華。大秦嶺是由九個區塊鏈接而成的一個整體,由西向東分別是:秦嶺門、陜甘嶺、玉皇山、太白山、地肺山、終南山、大商山、伏牛山、嵩山和太華山。五大朝代、兩千年中華史、“中華之都”皆在長安與洛陽二者之間轉換輪回。在周代是西周與東周:在漢代是西漢與東漢,西京與東京。長安、洛陽兩個千年級的“中華帝都”。由周至唐的五大朝代兩千年中華史,即:中華民族的長安洛陽時代。上古神話傳說,河圖、洛書、易經、詩經、諸子百家、儒、釋、道全部出自長安-洛陽時代。秦嶺山脈倘若能夠庇蔭兩座千年帝都,這在全球也是獨一無二的。毫無疑問,秦嶺就是地球的奇跡。

▲大美中國·國匠經典——秦山幽靜圖
畫家鄧福邦先生青、少時段就生活在秦嶺腳下的潼、函二關之間的豫靈楊家村。此處在千年的歷史風華中曾演繹和發生過諸多歷史典故。四知清名的楊震和他的子孫就繁衍于此。太子含怨屈辭山前泉鳩里,采杏西塬面若桃花的楊玉環,貫有"吳帶當風"美譽的中國山水畫祖師、人物繪畫”冠絕于世"的吳道之,三國奇智解雞助的楊修,戰東京古槐掛甲的李世民等均在此留下千古美談。黃老學在此深擁民心,黃帝、老子、大禹、女媧、夸父等的遺跡比比皆是。老百姓都自豪地稱道:一镢頭下去就可能刨出一個朝代??梢姶颂幍奈幕瘍群卸嗝吹纳詈?。這里還有一座河南省海拔最高的道教名山一一亞武山,此山是大秦山北麓的余脈,她東望岱岳,西瞰太華,南跨伏牛,北望中條。像一只伏望北方水洲的巨鳳大鳥,背負著中華道教尊神玄武?!瓷缴险顬樾浯蟮?。整座山體花崗巖結構,嵯峨威武,鋒銳驚天。植被豐茂,古松綿延。華廈勝境之優勢隨處可見。她既有南岳之秀,又有北岳之雄。是喜畫人一部天然的范本芥子園。只要窺其一二,即悟"道法自然"。之真諦。 鄧福邦藝術的思維根基就建立在自然與社會環境之中。加上他對老子道德經的現實研習,對黃河文化、黃帝文化以及人文學科的思辯,對藝術產生的緣由和升華的更深理解,從而並萌發讓中國書畫藝術去為時代和社會服務 。 使人們從身邊熟悉的地域和素材中感受自然升華為藝術品的創作過程。從而提高大家的藝術審美水平。

▲大美中國·國匠經典——秦山
鄧福邦緣于此,對中國山水畫流派進行了詳細搜理和考證,他熱衷于金陵、長安兩大畫派以展現時代風貌,嘔歌真善美為能事。這種以接地氣為宗旨的藝術流派是最有生命力的。鄧福邦從藝三十多年,走遍大江南北,穿梭于各個流派之間,更讓他引以為豪的是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對藝術的研究學習,并在導師顧森、楊光華、龍瑞的教誨下,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推動中國山水畫研究為己任,綜合地域卓而不凡的自然風貌,加上老子哲學思想與黃帝、黃河文化的滋養。使其以渾厚的文化底蘊、扎實的藝術功底, 暢游在多彩的藝術海洋之中。他用自己的藝術之夢映罩在內剛外柔、奇秀無比的秦山之上。讓其以最美的藝術形式服務于歷史長河的山水鏈之中。通過對秦山走勢、結構、紋理、植被、獨具天然藝術個性的皴法和人文與歷史賦于其永不消退的神話故事。綜覽歷史上人文墨客對大秦山的眷顧,從星海之中尋覓到北宋三大家之一的隱居終南太華的范寬,他是陜西華原人,其代表作"溪山行旅圖"、"雪景寒林圖"等。在中國山水畫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其身后還有長安畫派的創始人何海霞等,用他們極具個性的筆墨,描繪塑造著秦山之美。鄧福邦以自已得天獨厚的條件,向世人展開秀麗秦山的身軀和面紗。二十多年前他就以秦山畫風而享譽畫壇。並於二OO三年在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辦了個人展覽。舉行了鄧福邦學術研討會。諸多評論專家這樣稱道:“秦山處處見,大氣紫團圓”。鄧福邦的畫作多取材于北方秦山的大山大水,他用豐富的視角和色彩封存著身邊的自然美麗,陳述著中國山水畫歷史的精神幽魂。他水墨淋漓,鬼斧神功,以觀"道"的眼光去關照秦山的豐骨游脈。以東方深厚的哲學色彩為表現形式去拓開廣泛自由的空間。并升華到傳統文脈中不變的束傅與自在。

▲大美中國·國匠經典——秦山之春
從李白《蜀道難》、白居易《長恨歌》、王維的《輞川圖》和山水田原詩派的豪文佳作,又從《山海經》、《禹貢》、《詩經》、西漢辭賦專家司馬相如斑瀾多姿藝術語言章華中及畫家吳道之、張大千、范寬等流傳千古的畫作中領略到"大秦嶺"的久遠與風采。正如:終南陰嶺秀,碧嶂插遙天。愿乘冷風去,直出浮云間。

▲大美中國·國匠經典——大秦山
緣于此,這座背依的"大秦嶺"就成了我此生探索追求描繪的學術主題。我以"秦山風"銘名的獨特展覽把其推向北京,讓媒體和世人近距離一睹秦山的芳容。"秦山紀游"被中國藝術研究院收藏,"秦山雄魂"在國家政協禮堂隆重展出,“秦山人家"在中國美術館展出,並在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文化三部曲欄目中發表。"秦山問道"、"秦山煙云圖"、"秦山風雨"等作品也先后問世。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大連藝術博覽會、人民大會堂也分別亮相以秦山為主題的系列作品,並有"秦山"、"東方"做為國禮贈予外國友人。三十五年來,"秦山“這個主題表現于我藝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自游歷一周祖國的山山水水之后,還是對故土"秦山“更有感情。歷史上明代畫家仇英《輞川十景》也是用筆墨描繪出了秦嶺腳下秀美的詩意風光。在用藝術家眼光看待這方熱土的情懷上我倆間還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大秦山長卷局部縮略圖
通過多年的藝術感受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將傳統和自然有機結合,將藝術與現實完整合壁。帶著這樣的理念才能創造出有血有肉,有情有感不愧對時代的巨幅作品來。"龍之脈"大秦嶺長卷自東向西沿其主、支脈地質走向及黃土高坡的自然延伸,黃、涇、渭河,長江、漢江的南北呵護,到關中平原、漢中平原、太白峰巔穿越白石山、青藏高原直指昆侖。使人尤在"大秦嶺"逶迤長卷中享受一次洗禮般的旅行。
讓我們一道去品讀畫面:跨伏牛、執熊耳、攀嵩岳、覓崤函、凝夸父、尋道源、賞亞武、品潼關、登華岳、上驪山、望太白、思長安、顧陳倉、下歧山、接白石、麥積山、匐青藏、西傾邊、仰昆侖、叩龍山、秦嶺這座神秘之山五彩之山、福德之山、永恒之山。
秦山,她以亙古不變的身軀隨著時代的變遷已升華為民族精神。以其博大、包容的胸懷反哺和饋贈著熱愛她的人們。著名書畫家鄧福邦先生則以其層出不窮的藝術作品去踐行他與秦山的約定。讓我們一道走進鄧福邦先生歷近三年時光化秦嶺為秦山的《中華龍脈秦山賦彩圖》一道融入他的藝術世界的精彩片段及他的秦山夢, 山水夢和中國夢。
責任編輯:劉海洋
最新文章
- 訪著名書畫家謝獻文 百名巨匠頌祝中華 一畫開天為夢暢 2017全國藝術楷模大型紀實報...
推薦文章
- 追逐陶瓷藝術的真諦,用心靈刻畫 訪著名陶瓷藝術大師李國林 作者近照 李國林、男、1981年09月出...
- 劉寶峰書法作品展在甘肅天水秦州 本報天水訊:采編(雪落) 為喜迎國慶,劉寶峰個人書法作品展...
- 2020年度人物特別推薦畫家——鄧福 ▲畫家鄧福邦 秦山情緣 引言: 一部史詩級的大秦嶺自然畫卷,...
- 老教授王澤霖“兩個極端”的金錢 王澤霖 資料圖片 在河南農業大學家屬院39號樓的一個老房子里,...
- 使命的鋼槍 每當我手握鋼槍 英姿颯爽地站在哨崗 內心就無比的激蕩 雙目凝...
- 與牡丹共舞的國畫藝術家謝獻文 作者簡介 謝獻文,大專學歷,中共黨員,出生于1955年6月,山西...